在日常车辆维护保养时,检查刹车油是不容忽视的环节之一。
刹车油,专业名称“机动车辆制动液”,是机动车辆制动系统中的压力传导介质,属于液压功能系列的油液,具有传递能量、散热、润滑和防腐蚀等功能。可见,制动液的质量严重关系到车辆驾驶人员的人身安全,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通常,制动液有醇型、矿物油型、硅油型以及合成型等不同型号。
由于基体成分的不同,不同类型的刹车油不能混用,否则很容易导致车辆制动功能故障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我国现行的强制性制动液产品标准GB12981-2012《机动车辆制动液》规定了非石油基制动液的多项质量指标要求,包括外观、运动黏度、平衡回流沸点、湿平衡回流沸点、pH值、液体稳定性、腐蚀性等15项。
那么除了实验室专业的检测之外,消费者如何通过简单操作就能在合适的时间更换制动液,且不会因过早更换造成浪费或过晚更换造成制动安全危险呢?
南宫NG28建议可从以下三步进行操作:
No.1 制定大概的更换周期
车主可根据车辆保养手册要求和车辆使用环境状况制定大概更换周期,如车辆行驶公里数或制动液使用时间(例如:每3万公里或2年一更换等)。
No.2 外观目测
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制动液会逐渐氧化变质,外观也会随之变化。日常车况检查时,通过观察车辆中制动液的颜色和洁净度变化可对制动液质量变化进行初步监测。一旦发现外观异常,可再通过专业检测,决定是否更换。
No.3 沸点监测
车辆制动液工作压力最高可达4~5MPa,由于刹车片热量传导会使制动液温度达到70~110℃,大型载货汽车的制动液有时可高达150℃。如此高稳高压的工况下要保证制动系统的安全稳定,制动液的其中一个质量指标就显得尤其重要——平衡回流沸点。
车辆行驶过程中,制动液在高温高压下工作,如果制动液出现沸腾起泡情况,极其容易导致刹车失灵,导致严重后果。
针对此项质量的检查,当制动液连续使用接近或超过设定的时间或里程数时,车主可从车辆中抽取少量制动液进行加热蒸煮(安全提示:小心烫伤),等出现沸腾起泡现象时测试其沸点温度,当沸点温度低于安全值(建议:小型车140℃,大型车180℃)时应及时对制动液进行更换。
CTI能源化工实验室竭诚为您提供石化产品检测服务。
机动车辆制动液产品检测能力包括:外观、运动粘度、平衡回流沸点、湿平衡回流沸点、pH值、低温流动性和外观、蒸发性能、容水性、液体稳定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