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质量样地调查
生态质量样地,是指能够反映生态质量特征的地段,代表了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植被、地形地貌等综合状况,是掌握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时空格局及其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CTI南宫NG28检测提供专业的生态质量样地调查一站式服务,服务领域覆盖森林、草地、湿地、荒漠、城乡、农田、水体、海洋等生态质量样地调查。
生态质量样地监测内容与指标
森林、草地、湿地、荒漠生态质量样地监测主要开展植物群落监测,其中涉及指示生物类群监测的样地需按要求同步开展鸟类、蝶类、两栖类、哺乳类等监测。
城乡生态质量样地主要开展鸟类监测。
农田生态质量样地监测主要针对水田和旱地,监测内容主要为蝶类、蛙类、蚯蚓。
水体和海洋生态质量样地重点关注水生生物监测。
√ 森林生态质量样地
√ 草地生态质量样地
√ 湿地生态质量样地
√ 荒漠生态质量样地
√ 城乡生态质量样地
√ 农田生态质量样地
√ 水体生态质量样地
√ 海洋生态质量样地
√ 环境DNA
· 植物群落
· 鸟类
· 蝶类
· 两栖类
· 哺乳类
· 水生生物
· 海洋生物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陆生维管植物》(HJ 710.1-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鸟类》(HJ 710.4-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蝴蝶》(HJ 710.9—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两栖动物》(HJ 710.6—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陆生哺乳动物》(HJ 710.3—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红外相机技术》(HJ 710.15—2023)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内陆水域鱼类》(HJ710.7-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HJ 710.8—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水生维管植物》(HJ 710.12—2016)
《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格局评估》(HJ1171-2021)
《海洋监测技术规程》(HY/T 147-2013)
《红树林生态监测技术规程》(HY/T 081-2005)
《珊瑚礁生态监测技术规程》(HY/T 082-2005)
《海草床生态监测技术规程》(HY/T 083-2005)
《海岛植被覆盖和开发利用情况监测技术规程》(GB/T 42253-2022)
《海洋监测规范》(GB 17378-2007)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442-2020)
序号 | 样地类型 | CTI南宫NG28检测监测技术服务能⼒ |
1 | 森林⽣态质量样地 | 全能力 |
2 | 草地⽣态质量样地 | 全能力 |
3 | 湿地⽣态质量样地 | 全能力 |
4 | 农⽥⽣态质量样地 | 全能力 |
5 | 城乡⽣态质量样地 | 全能力 |
6 | 荒漠⽣态质量样地 | 全能力 |
7 | ⽔体⽣态质量样地 | 全能力 |
8 | 海洋⽣态质量样地 | 全能力 |
CTI南宫NG28检测服务案例
· 秦岭地区生态质量样地监测
· 神农架林区境内生态质量监测项目
· 舟山市普陀区生态质量样地监测服务项目
· 云霄生态样地监测项目
· 漳浦生态局生态样地调查项目
· 漳州市龙文区生态样地监测服务项目
· 漳州南靖县生态样地监测服务项目
· 长泰区生态样地监测服务项目
· 漳州市平和县生态典型样地调查
· 龙岩市永定区生态样地监测服务项目
· 莆田市生态质量样地监测
· 山南市生物多样性调查
· 儋州湾红树林生态调查
· 三亚南山岭生物资源本底调查等
服务优势
服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