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1: 典型性试验产品的型号选择
注册单元中包含多个型号,应说明所选取的典型性试验产品的型号及选择依据。如设计、材料和其他因素相似,可建立产品族,尽量减少再处理的确认工作。即产品族中最难再处理的器械数据可涵盖再处理难度等同或再处理更容易的器械。如果采用这种方法,应评价产品族中再处理较容易的器械的所有设计特征。任何可能影响消毒剂或效力的设计或材料的变化都可能导致需要进行重新确认。
Step2: 消毒方式的选择
应评价消毒方式的适宜性,包括消毒因子的适应性、对器械性能以及对器械材料的物理或化学方面的影响。例如,选择高温压力蒸汽消毒时应考虑压力变形、热塑等影响;选择化学消毒剂,需考虑化学腐蚀、材料兼容、消毒剂残留等影响。
Step3: 接种
测试微生物的选择
根据不同的器械的预期用途、风险水平、消毒等级、消毒过程的抗力、器械自身生物负载的抗力等因素,应确认参考微生物的代表性。AAMI TIR 12中推荐使用典型繁殖体,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和克雷伯氏菌属的代表菌株,例如:肺炎克雷伯氏菌,来进行低等级消毒确认;使用低等级消毒的菌株和适宜的分枝杆菌属菌株进行中等级消毒确认;使用适宜的分枝杆菌属菌株进行高等级消毒确认。
接种部位的选择
在选择测试部位时可选择整体进行测试,也可以选择最难处理的部位进行确认,难处理的部位包括:器械的内部通道、铰链、凹坑、有间隙的接头、腔内的轴、裂缝等。但监管机构可能会有例外情况,例如:FDA对于软式窥镜的要求是要对整体进行测试。
Step4: 消毒过程确认
接种后对产品进行消毒,应明确常规消毒方法和确认用消毒方法。无论是常规消毒方法还是确认消毒方法都应当有明确的过程参数,且确认用消毒方法应采用最低的过程参数,例如:最短时间、最低温度、最低浓度等最不利的条件。
Step5: 洗脱
消毒后,对器械上潜在的微生物进行洗脱。应对洗脱效率进行确认,以确保在该洗脱方法下残留的微生物可以被充分的洗脱。洗脱时所使用的洗脱介质中可能需要加入中和剂,以中和洗脱液中潜在的消毒剂残留,同时,应当确保添加的中和剂对微生物生长不会产生抑制。此外,还应当确认使用的洗脱方法,例如,振荡,超声等是否会对微生物产生损伤。
Step6: 培养
洗脱后的收集液使用微生物限度滤膜进行过滤,过滤后将滤膜置于相应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规定的时间。在经过消毒处理后,潜在的未被杀灭微生物也受到了损伤,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比其正常情况的培养时间要长。
Step7: 中和确认
消毒确认的同时,需要对中和剂的中和效果进行确认,避免由于中和不充分,而导致残留的消毒剂在收集后到培养的期间持续发挥作用,进而产生假阴性的结果。
Step8: 参考微生物的选择及接受标准
AAMI TIR12: 2020 Designing, testing, and labeling medical devices intended for processing by health care facilities: A guide for device manufacturers对于高、中、低水平消毒的微生物选择给出了建议。
高水平消毒:分枝杆菌。分枝杆菌的菌落数下降应达到6个对数级;
中水平消毒: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枝杆菌。分枝杆菌需证明3个对数值的杀灭效果,其余细菌需证明6个对数值的杀灭效果;
低水平消毒: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应分别下降6个对数级。
注:对于每种微生物的消毒效果测试需单独进行,因为混合微生物培养时会存在竞争抑制,从而导致比单独进行验证时更大的对数值减少。
你的生活里,南宫NG28无处不在